電話:
021-67610176傳真: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8年7月20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1.Science:重大進展!鑒定出一種新的腎癌驅動蛋白
doi:10.1126/science.aap8411; doi:10.1126/science.aau4385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同濟大學、復旦大學、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哈佛醫學院、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新加坡基因組研究所、新加坡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 了一種針對具有一種相同遺傳變異的腎癌的潛在治療靶點。科學家們已知這種遺傳變化能夠導致血管過多,這有助于為腫瘤提供營養。他們的新發現展示出一種潛在的新型癌癥驅動通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7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VHL substrate transcription factor ZHX2 as an oncogenic driver in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90%以上的透明細胞腎細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具有一種導致一個被稱作VHL的腫瘤抑制基因丟失的遺傳變化。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鑒定出這種遺傳變化的一個新的下游效應就是協助促進腎癌產生:他們發現一種被稱作ZHX2的蛋 白在這些細胞中的過度積累有助于激活促進癌癥生長的其他信號。這些發現提示著ZHX2是透明細胞腎細胞癌的一種潛在的新型治療靶點。
這些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篩查技術旨在發現當VHL丟失時可能有助促進癌癥產生的新分子。這導致他們鑒定出缺乏VHL的腎癌細胞通常具有更多的ZHX2。通過移除實驗室模型中的ZHX2,他們能夠抑制腎癌細胞的生長、浸潤和癌癥的擴散。此外,他們觀察到它與能夠有助于 腎癌細胞生長的信號相關。
2.Science:治療鐮狀細胞疾病有戲!抑制蛋白激酶HRI可提高紅細胞中的胎兒血紅蛋白水平
doi:10.1126/science.aao093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費城兒童醫院、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鑒定出一種調節紅細胞中的血紅蛋白產生的關鍵蛋白,從而為在未來開發出治療鐮狀細胞疾病(sickle cell disease, SCD)的創新性藥物提供了一種潛在的靶標。在體外培 養的人體細胞中進行的實驗表明阻斷這種蛋白能夠降低讓紅細胞形狀扭曲的特征性鐮刀形狀。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7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omain-focused CRISPR screen identifies HRI as a fetal hemoglobin regulator in human erythroid cells”。論文通信作者為費城兒童醫院的Gerd A. Blobel博士和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Junwei Shi博士。
導致鐮狀細胞疾病的突變存在于成人形式的血紅蛋白中,這就是這種疾病僅影響出生后的患者的原因。這種突變導致細胞呈現出異常的新月形狀,阻塞血管和損害器官,從而造成痛苦的有時甚至是危及生命的結果。血液學家早就知道相比于成人血紅蛋白,具有較高比例 的胎兒血紅蛋白的鐮狀細胞疾病患者具有較輕的癥狀。增加胎兒血紅蛋白比例的藥物羥基脲是當前的標準治療方法,但它并不適用于所有患者。因此,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尋求一種改進的療法。
Blobel和Shi依靠一種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篩選工具。Shi之前開發出這種工具來研究基因的特定功能性結構域,而不會干擾整個基因的功能。在這種特定的篩選中,這些研究人員著重關注一類包含蛋白激酶的結構域,這些蛋白激酶潛在地可通過小分子加以抑制。 這種篩選使得這些研究人員發現HRI是一種有助于抑制成人紅細胞中胎兒血紅蛋白產生的激酶。此外,通過鑒定出一種受到HRI調節的已知抑制胎兒血紅蛋白的轉錄因子,他們的研究有助認識HRI如何抑制胎兒血紅蛋白產生。當他們選擇性地移除HRI的功能時,他們提高了 紅細胞中的胎兒血紅蛋白水平。
在這些概念驗證實驗中,Blobel和Shi進一步研究了當與其他的旨在提高胎兒血紅蛋白產生的藥物聯合使用時,一種抑制HRI的候選藥物是否可能是更加有效的。這些研究人員將HRI移除與泊馬度胺(pomalidomide)處理聯合使用,其中已知泊馬度胺是一種增加胎兒血紅蛋 白產生的實驗性藥物。在細胞培養物中,聯合使用HRI移除和泊馬度胺要比單獨使用HRI移除或泊馬度胺具有更強的效果,這就支持對鐮狀細胞疾病進行聯合治療的想法。
3.Science:發現即便嚴重污染的空氣中,新顆粒形成也會發生
doi:10.1126/science.aao4839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研究團隊發現即便在污染嚴重的空氣中,新顆粒形成(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也能夠在大氣中發生。在他們發表在2018年7月20日的Science期刊上的標題為“Atmospheric new particle formation from sulfuric acid and amines in a Chinese megacity”的論文中,他們描述了他們在中國多年來所做的控制質量測試和他們取得的發現。
當某些成分自發地聚集在一起時,NPF就會在大氣中發生,從而導致新顆粒的形成。之前的研究已提示著NPF僅在相對原始的空氣中發生,這是因為污染空氣中的顆粒傾向于清除前體。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找到證據表明這樣的結論是錯誤的---他們發現了NPF 在中國人口稠密和污染嚴重的地區發生的證據。
這些研究人員解釋道,理解NPF是比較重要的,這是因為它對變暖有影響。他們指出,NPF能夠導致一類捕獲熱量的云形成。為了更多地了解中國的NPF和空氣污染,他們在上海建立了空氣質量監測站,并研究了2014年至2017年的數據。
在分析這些空氣質量監測站捕獲的顆粒的化學成分時,這些研究人員發現了NPF前體蒸氣(NPF precursor vapor)以及大量實際的NPF分子簇(NPF cluster)存在的證據---盡管空氣中存在大量的其他顆粒。他們指出NPF事件是由硫酸-二甲胺-水分子成核引起的,這其中 就包括硫酸二聚體和硫酸-二甲胺分子簇形成。
4.Science:深水珊瑚礁生態系統受到人類活動的威脅
doi:10.1126/science.aaq1614
珊瑚礁遭受著來自人為引起的氣候變暖和棲息地破壞的巨大壓力。有人提出深水中的珊瑚礁可能提供一個較少地受到人類發展和氣候變化影響的避難所。然而,Luiz A. Rocha等人表證實淺水珊瑚礁和深水珊瑚礁在生物學上是不同的。再者,深水珊瑚礁也受到人類影響。 因此,深水珊瑚礁并不為其他的珊瑚礁生態系統提供一個潛在的避難所。實際上,它們也受到威脅,也需要加以保護。
5.Science:人類對對流層溫度季節周期的影響
doi:10.1126/science.aas8806; doi:10.1126/science.aat9097
人為氣候變化可通過很多指標加以明確地觀察到。這其中就包括年度氣溫升高和海洋熱含量增加以及因極地冰蓋和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如今,Benjamin D. Santer等人報道對流層溫度季節周期中的人為信號也是能夠測量到的。他們使用衛星數據和通過氣候 模型預測的人為“指紋”來顯示人為影響的程度,并討論這些變化是如何引起的。
6.Science:模擬南美洲生物多樣性
doi:10.1126/science.aar5452
物種的出現、分布和滅絕是由空間、時間、物理和生物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的。Thiago F. Rangel等人模擬了南美洲過去80萬年的進化過程,將這些因素整合到一種空間至關的動態模型中來探究物種多樣性的地理生成。他們的基于5°緯度-經度尺度的古氣候模型的模擬產 生了關于物種形成、持久存在和滅絕的變化圖譜。這些模擬結果與鳥類、哺乳動物和植物在整個大陸中的當代分布模式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生物谷 )